数学课堂如何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

2024-06-16 11:34

数学课堂如何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

在数学教学中,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至关重要的。为了达到这一目的,教师在课堂上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,应用情境教学、合作教学、自主探究教学等方法,适时、科学地展开思维训练。

一、创设问题情境

问题是思维的火花。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,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,引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,让学生保持更为积极、主动的思维状态,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。例如,在教学“圆的面积”时,笔者创设了如下问题情境:在草原上,人们放牧的羊圈一个比一个大,羊群在不断地增多,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?笔者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:是为了让羊群有更大的活动空间。但羊群活动的范围大小与羊圈的面积有什么关系呢?羊圈的形状有什么关系呢?怎样计算羊圈的面积呢?这样创设的问题情境,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,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。

二、提倡合作交流

合作学习是现代教学方式的重要特征。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,提倡师生互动、生生互动,让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倾听、表达与交流,在轻松愉快的合作学习氛围中感受学习的乐趣,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。例如,在教学“平行四边形的面积”时,笔者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,让学生动手操作学具。学生有的剪、有的拼、有的记、有的算,通过交流、讨论、比较后得出: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后,其面积不变。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合作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。再如,在教学“轴对称图形”时,让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:你是从哪里发现轴对称的?在等腰三角形的教学中让学生讨论:怎样折一个等腰三角形?(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践)……让学生在交流合作中参与学习活动,不断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力。

三、鼓励自主探究

探究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。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,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掌握知识、提高能力、发展思维。例如,“比例尺”教学接近尾声时,笔者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。有的学生问:“既然比例尺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,那么可不可以用实际距离与图上距离的比来表示比例尺呢?”笔者当即肯定这个问题很有创意,随即又出了一个题目:“一辆汽车以80千米/小时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(甲乙两地在地图上的距离为3厘米),地图上的距离3厘米表示实际距离的80千米,你能写出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的比吗?”这样鼓励学生大胆探究,尝试新方法解决问题,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闪现思维的火花。

四、渗透思想方法

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精髓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,让学生在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初步掌握一些数学思想方法,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。例如,在教学“比与除法、分数的关系”时,笔者引导学生比较除法、分数与比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。通过比较使学生认识到:除法是一种运算形式,是“……(被除数)除以(除数)”,而比是一种相对关系,是“……(前项)比(后项)”,同时向学生渗透事物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的数学思想方法。

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。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时要有目的、有计划地创设多种情境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,提倡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究来训练学生的思维习惯和思维能力,努力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渗透有效的数学思想方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