数学课堂加强思维训练的做法

2023-12-10 00:55

数学课堂加强思维训练的做法

一、导入新课,引发思维

“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”。教学中一旦出现“心有灵犀一点通”的局面,就具有很强的凝聚力、吸引力和感染力。所以,上课开始,老师用贴切而精炼的语言,正确巧妙地导入新课,就会把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新知识的学习上,诱发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,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。例如教学“能被2、3、5整除的数的特征”时,让学生出题考老师,看着学生列出的各个算式,老师对答如流,并因势利导,一语导人新课:“我们现在有一个新的问题出现了:我们能不能不用计算来判断一个数能否被2、3、5整除呢?”这样导人新课,犹如“一石激起千层浪”,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。

二、抓住重点,启迪思维

数学知识结构、能力结构是网络型的,它不是一种简单的线型结构。因此,教学时既要抓住知识的重点,又要突破难点,使学生对知识、技能逐步由模糊到清晰,由局部到整体的认识。例如教学“分数的基本性质”时,由于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分子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(0除外),值不变。这个概念比较抽象,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性质,可抓住重点,启迪学生思维。首先通过复习旧知:12=24÷4=36÷6。这三个算式的分母分别是什么?它们的分子又是多少?同时添上怎样的分母和分子才能使算式不变?让学生从模仿到比较到概括得出:12=36÷(12X3)。然后让学生思考:如果把12改成分母是15的分数应该怎样说?得出:12=30÷(15X2)。如果改成18呢?得出:12=40÷(18X2)。让学生从模仿——比较——概括——应用的过程中理解“分数的基本性质”。这样教学既突出了重点,又突破了难点。

三、一题多解,促进思维

在一题多解中既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,同时又促进了多向思维的灵活性。例如:“小华读一本书,第一天读了全书的1/4还多3页,第二天读了余下的1/3少2页,第三天读余下的1/2又多2页,这时还剩9页没有读完。问这本书共有多少页?”这道题用一般方法解答较难,如果用代数方法来解答就较容易。设这本书共有x页,第一天读了(1/4x 3)页;第二天读了((x一(1/4x 3))÷3—2)页;第三天读了((x一(1/4x 3)一((x一(1/4x 3))÷3—2))÷2 2页。根据题意列出方程:((1/4x 3) ((x一(1/4x 3))÷3—2) ((x一(1/4x 3)一((x一(1/4x 3))÷3—2))÷2 2) 9=x。解得:x=72页。

四、练习设计,活跃思维

在练习设计中。通过不同的练习能使学生灵活掌握知识,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。例如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时可以设计这样一组题目:9/10○7/8;9/10○8/9;9/10○9/9;9/10○8/7;9/10○7/6;9/10○6/5。通过比较大小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处:“除了比较分数的大小我们还可以知道什么?”这样教学既使学生灵活掌握了知识,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。

五、及时反馈,强化思维

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及时反馈才能强化学生在学习中的思维活动。例如在应用题教学中学生往往对“增加到”和“增加了”、“提高了”和“提高到”等词义含混不清。为此可设计如下对比练习:(1)果园里有梨树50棵,今年增加了10棵。现在共有多少棵梨树?(2)果园里有梨树50棵,今年增加了到80棵。现在共有多少棵梨树?通过对比练习使学生弄清了题意强化了思维。